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章习题及答案十二

2012/8/10 15:46:40 来源: 海天考研
分享:

  11.【答案】A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感性和理性的关系。感觉是人对世界低层次的反映,是感性认识的组成部分,“跟着感觉走”是唯心主义经验论的命题。感觉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跟着感觉走”否认了理性,所以这又是一种否定理性作用的观点。命题B、C与题干不符合。唯物主义认为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跟着感觉走”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没有人本主义方面的意思。

  12.【答案】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认识的辩证过程。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知识点,答案是B、C。命题A、D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明显的干扰项。

  13.【答案】ABCD

  【解题思路】本题综合考察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感性与理性的关系。“按图索骥”的成语是教条主义的着名命题。它没有看到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主张照学书本,生搬硬套。A、B、C、D均符合题意。2003年的第33题,以“按图索骥”为材料,考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材料分析题。

  14.【答案】A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认识的辩证过程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该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强调考生要注意加强知识的综合性的记忆理解。

  15.【答案】AB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认识的主体性、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把握和理解。试题中的“眼看”属于感性认识,职业背景属于理性知识和已有的认识。不同职业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感性认识,并体现了认识的能动性。C项的错误之处在于把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颠倒了,因此正确答案为ABD。

  16.【答案】A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非理性因素的内容。本题比较简单,即使考生不知道非理性因素具体包括哪些方面,也可以用排除法将D项排除掉,因为D项讲的是辩证思维方法,因此可得出正确选项是ABC项。

  17.【答案】A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认识过程中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各自的作用。理性因素的作用有:解释作用、指导作用、预见作用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有:动力作用、、诱导作用和激发作用。试题问的是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所以答案是AD。

  18.【答案】A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认识的无限发展和不断反复的理解和把握。由于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其矛盾的暴露需要一个过程,又由于认识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以及人的认识能力在一定条件下的局限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因此,ABC项都是正确答案,D项的错误在于只承认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而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性。

  19.【答案】A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全面把握。本题中四个命题均从特定角度反映了实践的决定作用。

  20.【答案】BC

  【解题思路】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马克思这段名言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题中有两个主句,即“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和“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两句话讲了两层意思,前者是说“理论不能代替实践”(C项),后者是说“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B项)。选择此题还可以用排除法。AD明显是错误的选项,应当排除,只有B项和C项反映了马克思这段话的原意。此题不难,即便考生没有读懂马克思的话,也能找出正确选项。

  2025考研人数达38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6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

中间广告图.jpg

活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