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七

2012/8/9 14:13:26 来源: 海天考研
分享:

  二、选择题Ⅱ

  1.【答案】BCD

  【解题思路】该题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C和D两项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意义。B项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理论武器。所以答案是BCD。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承认任何绝对真理的理论体系,选项A是错误观点。

  2.【答案】A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各种唯物主义作为哲学形态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它们的共性是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上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并且都是可知论哲学、决定论哲学。所以AB可选。但唯物主义哲学有着不同的形态。命题C主张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的是辩证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不主张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命题D主张“世界是运动变化的”是辩证法的观点,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则不持这一观点。

  3.【答案】AB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点的认识。所有的哲学都以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理论核心,只不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C不是马克思主义与旧哲学的区别。A、B、D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区别,也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优越之处。

  4.【答案】AC

  【解题思路】该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内容上的革命,实现了“两个统一”,即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中唯物论与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分离,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的统一。特别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建立,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成为彻底的唯物论,使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成为彻底的辩证法。因此选项AC符合题干要求。

  5.【答案】BD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确认和把握。对于唯心主义的基本原则,即将精神(或人的主观精神或客观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是考生都能掌握的,但落实到某一个具体的命题和观点做出正确选择就有了难度。从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分析:A项,由于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有一个派生物“精神”,不是“自身存在着的世界”,所以不合题意;C项,由于唯心主义坚持“精神”本原,也不可能承认世界是“客观事物的堆积”,也不合题意要求,这样将A项和C项排除,只有B项和D项才是正确的选项。它们分别是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6.【答案】ABC

  【解题思路】该题考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区别的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不同,它不是专属某一国家、某一民族的哲学,从共性和普遍意义上说,它是关于世界和人类社会历史的普遍真理,具有国际性和普适性。它又是世界性与民族性,即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哲学。正因为如此它又可以在各个民族和地区生根发芽,与各国的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成为它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这是其他任何一种哲学所不能具备的特点。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绝不是所谓“全人类的哲学”,它代表全世界无产者的利益,具有阶级性。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所以答案是ABC。

  7.【答案】BC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二元论、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确认。题中所给出的四个选项,A项是折衷主义二元论的命题,D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项是德国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典型命题,C项是宗教唯心主义观点,也是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所以答案是BC。关于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二者的区别,是第一章最重要知识点之一,历史上也多次考到。考生应该加强掌握。

  8.【答案】AD

  【解题思路】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非常明确,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一切哲学相比较最显着的特点。该题所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但题干强调两个“最显着的特点”,即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一切旧哲学区别开来的关键,就是“实践性”和“阶级性”。

  9.【答案】CD

  【解题思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有来自列宁的经典性表述。列宁明确指出:“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根源。”所以答案是C和D。选项AB与题干所问没有关系。

  10.【答案】A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问题。唯心主义的产生有几个方面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人类对自然力无知,特别是剥削制度的产生,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②阶级根源。唯心主义一般同历史上的反动的剥削阶级相联系,得到反动的剥削阶级的拥护和支持,这是唯心主义产生的阶级根源。③认识根源。把复杂的认识过程简单化、片面化和僵化,导致主观与客观、认识和实践相分离,这是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根源。

  11.【答案】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唯心主义特点的认识。唯心主义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共性。本题中,命题A表达的只是认识论方面的观点,无法直接做出唯心或者唯物的界定。如果认为感觉最终来自外部世界,则会导致唯物主义观点,如果认为感觉最终来自人的主观世界,则会导致唯心主义观点。B是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的观点。命题C、D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观唯心主义也是唯心主义。

  12.【答案】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克隆”和“转基因”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体现,但是并没有突破物质世界的规定,并不能说明意识可以创造物质,所以命题A是不对的。“克隆”和“转基因”可以具有反驳不可知论的意义,所以选B;“克隆”和“转基因”等新技术有助于证明世界统一于物质,所以选C。命题D有唯心主义的色彩。

  13.【答案】BCD

  【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科学研究中的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解。题干中所给出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切自然科学家没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在科学活动中不受一定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恰恰相反,科学家们无论从事何种科学研究活动,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某种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如果自觉地接受某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他将会取得更多、更大的成果,这一点也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这道试题要求考生在对基本知识掌握的基础上稍加运用。

  2025考研人数达38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6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

中间广告图.jpg

活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