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五

2012/8/9 14:12:15 来源: 海天考研
分享:

  一、选择题Ⅰ

  1.【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所有哲学共同的特点的认定。此题问的是哲学的特点是什么,而不是问某种哲学的特点是什么,也不是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是什么。四个选项中的三个就是从这两个方面来设置干扰。命题D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不是所有哲学都有的特点,所以不选。命题B属于旧哲学的特点,不是所有哲学共有的特点。命题C是错误的,哲学只是研究最一般的规律而不是所有规律。命题A是所有哲学共有的特点,所有的哲学都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所以本题选A。

  2.【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着的特征实践性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解决哲学基本问题,扬弃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提出了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突出的特点和出发点。

  3.【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命题A语义不清,“科学之科学”的含义可以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理解二者的关系,所以不对。命题C认为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基础的语义不清,是理论基础还是事实基础,无论哪一个都存在严重的歧义。命题D认为哲学的基础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这也不全面,因为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不能单单说成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在本题中,符合题意要求的是命题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所以对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4.【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及其地位的理解。回答此题必须把握三个层面的问题,即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些内容,哲学基本问题各方面内容的地位如何。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所以答案是B。

  5.【答案】B

  【解题思路】该题是对唯心主义具体观点的辨认。“心想事成”是人们的日常说法,是说人要善于多思考问题,有其合理性。但将这个说法上升到哲学去认识,“心想”是人们的主观活动,“事成”则是客观事物本身的存在及运动过程,“心想事成”,就是说只要“想”就能直接把想的东西变成现实,这在哲学上是典型的精神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所以B项是正确选项。

  6.【答案】D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解。题干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关于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回答此题要把握在中国哲学史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们在解释世界物质本原问题时,常把“金、木、水、火、土”或“气”等具体的物质形态作为世界的本原这一特点。

  7.【答案】B

  【解题思路】该观点把精神性的“心”理解为世界的根本,是唯心主义观点。心是人所具有的,是人的一种主观精神,所以这一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中国历史上的陆象山、王阳明及其“心学”,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8.【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具体命题及其观点的区别。对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一般区别,考生是可以把握的。但具体到判定某一个命题、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还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如果知识掌握的不全面,判断起来就有了一定的难度。考生为此可以记忆一些典型的两种唯心主义的代表性的哲学家和他们的命题。题干是古希腊典型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的命题,这里的“理念世界”不是指人的主观世界,而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性的“精神世界”,所以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命题。

  9.【答案】C

  【解题思路】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方法论原则。这是第一章的基本知识点,是大纲原文内容。在哲学史上一些哲学家们都曾探讨和提出过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比如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但是由于他们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伟大意义,因此都不能科学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提出和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题中所给出的四个备选项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而只有C项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10.【答案】B

  【解题思路】旧唯物主义有三大缺点,即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本题题意指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即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但在历史观上则是唯心主义,所以旧唯物主义作为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是不彻底的。而命题ACD则是指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所以不选。

  11.【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划分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标准。划分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标准,是把属于人的精神还是脱离人的精神作为第一性的东西。强调上帝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是客观唯心主义,“上帝存在能否得到证明不重要”说明不是客观唯心主义,所以不是A,“上帝”观念代表的是一种终极关切,它是人心的内在观念。这种说法强调“上帝”观念是从属于人的,这说明西方现代上帝观有从传统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向主观唯心主义的趋势。这种说法中不存在辩证法,所以不选C。“相对主义”有其自身的内涵,这种说法不属于相对主义,所以不是D。

  12.【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哲学的党性的理解。哲学的党性是由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演化而来的。B、D两项其实是哲学研究者的政治立场,而非哲学本身的党性;C与哲学的党性无关。考生做题时要抓住哲学党性问题的本质。

  13.【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列宁曾明确指出,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分离。A、C、D三项命题或不全面,或与唯心主义的产生谈不上根源上的关系。

  14.【答案】B

  【解题思路】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是整体而科学是部分,哲学是本质而科学是现象,便是旧哲学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哲学与科学看作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哲学是研究自然、社会、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而科学则是研究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这就使哲学对象得到科学的解决。依据以上分析,本题选B。

  15.【答案】C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对不可知论具体观点的理解。题干是休谟不可知论的典型观点。“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是说人与外界通过感觉隔离开来,人们是无法通过感觉认识世界的,即世界是不可知的。此命题的错误实质是否认了感觉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即否认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所以是“不可知论的观点”(C项)。考生解答该题难点在于对休谟观点的理解方面。考生如果懂得休谟是一个典型的不可知论代表的话,就可比较容易地选出正确选项。

  16.【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是考查考生对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的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在哲学内容上的不同就在于,它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引起了哲学上的伟大变革。而实现这两个“统一”的关键就是实践。一般考生只要懂得实践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核心这一观点,就应轻松选出正确答案。

  2025考研人数达38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6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

中间广告图.jpg

活动专题